九九重阳,关爱久久 | 永安物业祝您重阳节快乐,健康长寿
分享
 时间:2017-12-17 15:30:12 | 浏览:次 | 来源:

九月九的酒 陈少华 - 雕刻时光(中国歌曲排行榜)

 

重阳

岁岁重阳

今又重阳

不是春光

胜似春光

 

重阳节

 

金风送爽,秋阳宜人。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。它为何叫重阳节呢?因为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颇有讲: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等奇数称阳数;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等偶数叫阴数。九月初九,两九相重,故称为“重九”。日月并阳,两阳相重,故名重阳。

 

重阳节又叫老人节。古人对数字“九”很重视,把它当作“天长地久”的象征。在这一天人们要给老人赠送糕,因“糕”、“高”谐音,体现对老人高寿的庆贺,也是祝福他们活得更长久的意思。从晋魏时期开始,我国就有将重阳糕和菊花献给老人的传统。现代社会的重阳节,各级老年协会都要给老人发放慰问金,并组织他们参加歌咏、舞蹈、书画等有益身心的庆贺活动,让老人们老有所乐,真正分享和谐社会带来的祥和与温暖。

 

 

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,抚我,畜我,长我,育我,顾我,复我。”我们人生每个阶段都饱含着父母养育我们的每一滴汗水,每一滴心血。一年一度重阳节即将到来,我们借《十跪父母恩》向天下的父母表达子女道不完的感激和爱。

 

十跪父母恩(珍藏版)

一 跪

十月怀胎娘遭难,一朝落地娘心宽;

赤身无有一根线,问爹问娘要吃穿;

夜夜五更难合眼,娘睡湿处儿睡干。

 

 

二 跪

倘若有病请医看,情愿替孩把病担;

东拜菩萨西拜仙,焚香抽签求仙丹;

孩儿病情得好转,父母方才展笑颜。

 

 

三 跪

学走恐怕跌石坎,常防火与水边边;

时时刻刻心操碎,行走步步用手牵;

会说会走三岁满,学人说话父母欢。

 

 

四 跪

八岁九岁送学堂,望儿发奋赛圣贤;

衣袜鞋帽都办全,冬穿棉来夏穿单;

先生打儿娘心酸,拂袖掩面泪擦干。

 

 

五 跪

父母真情比海深,为孩花钱不心疼;

早起晚睡赚钞票,自己不舍花分文;

莫让孩儿差别人,恨把黄土变金银。

 

 

六 跪

儿女出门娘挂念,梦魂都在孩身边;

常思常念常许愿,望孩在外多平安;

倘若音信全不见,东奔西跑夜不眠。

 

 

七 跪

养儿养女一样看,十七八岁结姻缘;

烧香问神求灵签,力出尽来汗流干;

花钱多少难算尽,为了儿女把账欠。

 

 

八 跪

成家立业儿女安,父母操心仍不断;

千辛万苦都受遍,父母恩情有千万;

如若生儿娘不管,儿女焉能有今天。

 

 

九 跪

父母心系儿女身,操心操到病满身;

满头青丝变白发,脸起皱纹肢变形;

儿女回家笑常在,嘘寒问暖忙炒菜。

 

 

十 跪

父母年老得病患,谁请医来药谁煎;

二老能活几多年,儿女团圆有几天;

父母百年闭了眼,几多儿女在身边。

 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

一曲《九月九的酒》

送给你,太好听了!

 

那么重阳节是在过什么?

 

登高
登高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,秋高气爽,登高远望,啸咏骋怀,活动筋骨,所以,人们于重阳登高,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。

古人的山岳崇拜《礼记·祭法》记载:“山林川谷丘陵,能出云,为风雨,见怪物,皆曰神。”古代先民生存环境极其艰苦,大多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。大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、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,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。如果逢高温干旱,山间密林可避高温炙烤;洪水袭来,攀上高山可躲灭顶之灾。

 

此外,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,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。而且,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,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。

 

因此,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,“登山祈福”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。持此观点的人还将“崇”字本身作为旁证:崇,形声字,从山,宗声。崇拜之“崇”原本就是对山岳而言,因为“山”即高山,“宗”为神圣。以“宗”喻“山”或以“山”喻“宗”,都蕴含有尊崇、敬畏之意。登高“辞青”登高“辞青”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。

 

重阳为秋节,节后天气渐凉,草木开始凋零,重阳节登山“辞青”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“踏青”相对应。清代潘荣陛编撰的《帝京岁时纪胜》记载:“(重阳)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,谓之‘辞青’。”

 

佩茱萸


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,所以又叫做茱萸节。茱萸入药,可制酒养身祛病。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。茱萸香味浓,有驱虫去湿、逐风邪的作用,并能消积食,治寒热。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,多灾多难,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。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“辟邪翁”。

 

吃重阳糕


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。高和糕谐音,作为节日食品,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、喜尝新粮的用意,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,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。在北方,吃重阳糕之风尤盛。据《西京杂记》载,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,即最初的重阳糕。

 

饵,即古代之糕。《周礼》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。汉代又记有黍糕,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。蓬饵,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。至宋代,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。糕与高谐音,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,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。

 

重阳糕又称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无定法,较为随意,有“糙花糕”、“细花糕”和“金钱花糕”。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,中间夹上青果、小枣、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;细花糕 有3层、2层不等,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,如苹果脯、桃脯、杏 脯、乌枣之类;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,但个儿较小,如同“金钱”一 般,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。据说,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,栗诸果的, 或以江米、黄米面蒸成粘糕饼,似“上金”、“下银”的花糕。

 

赏菊

重阳日,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,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,节日举办菊花大会,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。从三国魏晋以来,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在汉族古俗中,菊花象征长寿。

 

饮菊花酒


重阳佳节,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。菊花酒,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、祛灾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[5]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。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,祝他长寿。晋代葛洪在《抱朴子》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,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。梁简文帝《采菊篇》中则有“相呼提筐采菊珠,朝起露湿沾罗懦”之句,亦采菊酿酒之举。直到明清,菊花酒仍然盛行,在明代高濂的《遵生八笺》中仍有记载,是盛行的健身饮料。

 

放纸鹞


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。换句话说,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。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,光绪《惠州府志》亦有记述。  纸鹞亦现在的风筝。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,五代之前,北方习惯称“纸鸢”,南方则多叫“鹞子”,惠州的“纸鹞”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,且有“南北混合”的味道。 

 

 

关注我们: 微信 微博 分享
网站技术支持:福建永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技术部
闽ICP备2022008723号-1 版权所有 永安物业 Copyright © 2017 YongAn Group All Right Reserved.